寒 梅
正当姹紫嫣红,气象万千的季节,《秦岭文化》带着羞涩和翰墨清香与读者见面了。她没有巍巍秦岭、汤汤汉江的文化内涵,亦没有秦人气吞山河的气概,更没有书写圣山灵水的笔触,她只是一张白纸,一方供文人雅士描摹秦岭,挖掘地域人文精神,书写山魂水韵和高速发展的园地。企望这个新生儿能得到文友诗客的眷顾,得到阳光雨露的恩赐。
秦岭是非凡伟岸的。一座山脉源自昆仑,逶迤东进,从甘肃穿越陕西,东抵河南,横亘在中国大地,绵延1600多公里,把华夏山川一分为二,也把气候变为南北的临界点。顶天立地,不愧为中国的脊梁!
“一座山脉的高处是在大地之巅,一个生命的高处,是灵魂和精神的高地。”当我站在秦岭古道遥望古城长安的时候,我即意识到,秦岭孕育了大地湾人、半坡人、蓝田猿人,孕育了周秦汉唐,孕育了黄河长江最大支流渭河和汉江。盘点中国山河,还有哪一座山能比得上秦岭对孕育中华文明的意义呢?是秦岭深处的古栈道、古驿站、古战场、古城堡、古村落记录了秦岭的传奇;是秦岭沟壑中世代耕读的人群传承了古朴的文明;是这块土地上的苍凉和悲壮改写了一页页历史的篇章。这里的传奇和征战、苦难和幸福、大喜大悲、大起大阖的风云,让秦岭拥有了可以标榜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高度的高尚灵魂。秦岭是一座长期以来被历史忽视了的文化名山,我们不仅要表现秦岭的自然风光、地理地貌,更要呈现秦岭与华夏文明的血肉联系。《秦岭文化》旨在张扬这种悠久历史孕育的思想和品德,挖掘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传统和文化,传播秦岭特有的自然山水之神韵;歌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,为新常态、新思路、新视点鼓与呼。
成功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。《秦岭文化》是仓促粉墨登场的,虽然是先天不足,借满园春光之际,还是迈出了第一步。凡事要顺其自然,“理无常是,事无常非”。“欲致鱼者先通谷,欲求鸟者先树木。”
这虽是一块贫脊的土地,我们亦勤奋耕作,洒下汗水,必定有所收获。
也希望更多的文友和关爱者走进“秦岭”,绘制最新最美的图画,书写绚丽灿烂的篇章,打造一个属于秦岭自己的文化符号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