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开《闻风评论》,一股清新、儒雅、厚重气息扑面而来。给我的感觉是,新闻是一位熟读写作知识和文学理论的作者。既有较系统的文字基本功力,又有较强的阅读欣赏水平和理论鉴赏能力。全书63篇评论文章,都从不同的角度、恰如其分地阐述了作品的思想观点、艺术形象、语言技巧、写作特色、架构形式。有理有据,结合作品分析的非常透彻、清晰,有对作品的理解、评价,也有自己的认知和中肯的告诫。让人读后对作品又有了新的见解,新的收益,引导读者进一步陶醉在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之中,让人从中受到教益。
文学批评的目的,不是专唱赞歌,而是读懂作者、读懂作品,站在理性的高度,给予作品以中肯的评价,肯定成功的价值,指出作品中的不足,让作者能从中受到教益,以推动创作向前发展。但许多评论文章成了相互吹捧、阿谀奉承、歌功颂德的工具,满篇不着边际的空话、假话、套话,让人像吃破絮、喝凉水一样,干燥无味,久嚼不烂。新闻的评论文章建立在反复阅读作品的基点上,每篇作品都引用了大量原作,以阐明艺术观点。如对胡晋生《人往高走》充分肯定后指出:摆在胡先生面前的创作瓶颈是,如何保持既有的敏锐和激情,完成自我超越,在地域条件的限制下,加大笔力,向难度和高度进军。行文有理有据,有述有评,夹叙夹议,说理充分,有较强的说服力。
文学是语言的艺术,新闻的评论文章,语言清新流畅,凝练优美,朴实无华,富有诗意。对陈再生主任诗集的解读:“《长歌水韵》的价值对汉语之魅力的融古开新,在于对中国当代诗歌语言的异质性贡献。他打通了文化与生存的任督二脉,他复活了远离我们的典籍,复活了一个心灵冲突的世界,复活了诗史,更重要的是复活了多年来都在寻求思想语言的爆破口。”
文学价值的存在是由其思想高度决定的。新闻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,对作品的认知进行了再升华。在《西京故事》的评论中他是这样写的:“这部小说涉及到尊严,涉及到人格最深层,骨子里是西京精神,是大树一样永远不会枯萎的精神。作品关注千百万离开土地在城市边缘生活的农民。”总之,新闻的品读心境是淡定、平静的,他以一个欣赏人的视角品鉴作品,给与理性的认同,这种科学求实的精神令我非常敬佩。
评论